2022年1-9月海南省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
2022年面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压力叠加以及国外俄乌战争等多重冲击,努力克服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前3季度,全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
一、主要畜禽生产情况
(一)生猪生产保持平稳
1.生猪存出栏量基本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合理的绿色区域
据2022年1-9月行业统计,结合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数据,生猪存栏小幅下降,从1月份的339.4万头下降到5月份的312.9万头,6月份开始回调,9月底生猪存栏322.8万头,同比上涨1.99%,环比上升1.03%。9月生猪出栏40.86万头,同比上涨2.98%,环比上涨27.09%;1-9月全省生猪累计出栏342.41万头,同比增长29.39%。
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5.50万头,同比下降5.1%,较农业农村部确定我省30.7万头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高出4.5万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合理的绿色区域。能繁母猪下降原因:一是上半年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以及整体产能调控影响,部分养殖场主动退出或减产;二是部分规模养殖场淘汰低产能繁母猪,三是个别种猪场清场。
2.生猪价格稳定,猪粮比价维持在合理区间
据农业农村部对我省5个价格监测市县周报统计,我省1-8月生猪出栏均价21.55元/公斤,同比下降22.03%。9月第3周生猪出栏均价为24.7元/公斤,同比上涨45.47%,环比持平。我省1-8月平均猪粮比(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对比)为6.89:1,9月第3周猪粮比7.79:1,处于6:1-9:1的合理运行区间。
(二)禽类出栏稳定,价格上涨
1.禽类出栏基本持平
9月全省禽类出栏1436万只,同比上涨0.76%,环比上涨10.93%。1-9月全省禽类累计出栏13399万只,同比上涨0.16%。从8月开始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养殖场物资运输困难,集贸市场关闭,畜禽出栏困难,禽类总体出栏量下降,9月新冠疫情解除静态管理,市场、外调都正常运转,禽类出栏恢复正常。
2.鸡肉价格小幅上涨
我省1月鸡肉价格31.79元/公斤,之后小幅上涨,6月份小幅下降至31.97元/公斤,8月上涨至33.9元/公斤。9月第3周33.5元/公斤,同比上涨17.21%,环比上涨0.36%。随着去年生猪产能的恢复,禽肉的替代作用逐步减弱,同时在新冠疫情威胁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旅游消费下降明显,加之饲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养殖盈利空间较小。因而肉鸡存出栏量及价格面临下调的风险,预计下半年将呈现窄幅震荡盘整态势。
(三)肉牛出栏稳中有升,肉羊出栏减少,价格保持稳定
1.肉牛出栏增加,肉羊出栏减少
据行业统计,结合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数据,1-9月肉牛和肉羊出栏量持续走低。9月肉牛出栏1.84万头,同比上涨8.88%,环比上涨22.94%;1-9月累计出栏肉牛18.86万头,同比上涨23.51%。9月肉羊出栏5.7万只,同比下降12.98%,环比上涨22.53;1-9月出栏肉羊55.04万只,同比下降6.66%。虽然出栏量下降与牛羊肉的季节性消费需求相关,但肉羊下降幅度较大,需特别关注。
2.牛羊价格平稳,继续在高位运行
1-8月活牛出栏平均价格51.66元/公斤,同比上涨0.47% 9月第3周活牛出栏平均价格50.12元/公斤,同比下降4.93%,环比下降2.77%;1-8月牛肉平均价格119.1元/公斤,同比上涨0.59%,9月第3周牛肉平均价格120.5元/公斤,同比上涨1.43%,环比下降1.43%;1-8月活羊出栏平均价格69.5元/公斤,同比下降1.2%,9月第3周活羊平均价格69.7元/公斤,同比上涨1.01%,环比上涨2.12%,1-8月羊肉平均价格115.35元/公斤,同比持平,9月第3周羊肉平均价格115.2元/公斤,同比上涨0.88%,环比下降0.9%,牛羊肉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随着下半年候鸟人群消费旺季的到来,预计下半年牛羊肉价格总体呈上涨趋势。
二、存在问题
(一)畜禽稳产保供仍需提升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但猪价下跌,养殖成本不断上涨,同时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致使市场存在恐慌情绪,补栏积极性下降。另外,养殖用地受限、环保治理力度大也影响养殖热情。牛羊养殖规模化率不高,养殖水平低下,1-9月肉羊出栏量持续走低,下降幅度较大,需特别关注。肉鸡养殖同质化严重,存在恶性竞争;深加工环节短,产品附加值低,形不成利润;无明显的差异化优势,产品没有溢价能力。
(二)各市县间生猪生产不平衡
全省能繁母猪存栏总量处在合理区间,但据行业统计,3-8月乐东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减少,均低于最低保有量,其中8月份为0.76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62%,处于产能调控差的红色区域。8月昌江能繁母猪存栏量1.32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90.4%,存栏量有所恢复,仍低于正常保有量,处于产能调控较差的黄色区域。
(三)生猪养殖成本较高
与内地省份相比,我省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一是饲料成本高,年初俄乌战争以来,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养殖成本增加;二是环境控制成本高,海南气候特点为高温高湿,降温设施设备需长期运行,加之电费较高,导致养殖环境控制成本较高;三是基建成本高,海南的基建材料比内地高10-20%;四是环保设施设备投入成本高;五是非洲猪瘟防控成本居高不下,受2019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余波影响,消毒药的使用量是2018年的5-8倍。
(四)部分市县生猪产业环保处置能力不足
主要体现为生猪养殖场环保设施配套不达标、人员环保意识不强、生猪生产方式落后等,造成养殖过程环保问题不断。有的市县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未能合理规划适宜养殖空间,而是强制让生猪散养户、专业户匆忙退出生产,造成难以弥补的减产。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对畜牧产业的合理引导
加强生产形势研判,稳定市场预期,减少养殖户恐慌心理,保护养殖积极性。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提高养殖水平,降本增效减少亏损。加快完善现代畜禽养殖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流通体系,促进绿色循环发展,大力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稳定财政、金融、环保、用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采取“外引内培”双向发力,培育畜禽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开发,打造现代高效畜禽产业集群,做强畜禽特色养殖。
(二)强化资金政策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吸引畜牧业肉产品深加工、多元化饲料加工企业落户海南,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有效解决饲料成本高、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二是利用养殖贴息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规模猪场实行贷款贴息,防止资金断裂风险。三是鼓励市县利用生猪良种补贴资金,通过保险保障支持生猪规模养殖场,充分发挥生猪良种补贴资金的效益。
(三)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加强我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稳定条块结合的兽医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逐级靠实动物防疫责任。积极落实中南区“运猪”向“运肉”转变政策。开展非洲猪瘟环境风险监测,积极配合完成国家流调监测任务。应用“牧运通”动物卫生监督全链条监管平台,构建畜禽免疫数量与检疫申报数量关联、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挂钩、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衔接相结合的动物卫生监管模式,逐步实现畜禽调运全过程信息化闭环监管。
(四)加快养殖项目落地
加强对各市县新建、在建畜禽养殖项目的督导力度,督促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全面梳理现有畜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题,分析原因,明确措施,倒排工期,积极与发改、生态环境及资规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重点项目尽快落地,提升我省的畜禽产品供应能力。
(五)推进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
充分发挥示范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畜禽养殖场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逐步提高我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率。